無甲醛膠合板出口到美國
徐益忠說自己是個門外漢,對這種新技術一竊不通。但作為一個生意人,他很清楚,這個產品要打開市場,降低成本是必需的。
一個是價格成本,因為主要原料豆粕并不是難找的原料,所以這個可以通過擴大生產規(guī)模等來實現。還有一個就是使用成本。“比如地板商在生產地板時,在現有的工藝、設備不變的情況下,就能用我們的膠代替原來的膠,這是最理想的,這樣有助于生產商更快地接受我們的產品。如果他們要采購新的設備,改變加工工藝才能用上我們的膠,那么很多企業(yè)都不會來用了。”
這一關,不好過。
“去年,一家大型地板生產商要用我們的膠來完成美國的一個訂單。這對我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,因為如果得到認可,就意味著我們的產品實際上達到了國際標準。”研發(fā)人員之一、中科八益常務副總經理劉小青告訴記者,當時他帶著一個四五人組成的團隊奔赴地板商在江蘇的生產基地,就在那里呆了整整一個月,現場制膠,現場做板。
“因為當時還沒有機器,調膠都是手工攪拌的。那批訂單需要用到5噸膠。我們都親手參加膠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,看看有什么問題會產生。為了加快進度,我們也花錢請當地的工人來攪拌,但是來了沒多久就跑了,嫌活太累。”
劉小青說,對于他們來說,累不算問題,膠的應用出現問題才令他們頭痛。“當地11月份,晚上氣溫很低了,我們調膠的時候,發(fā)現低溫狀態(tài)下攪拌出來的膠黏性不夠。我們請了生產基地有經驗的工人師傅來討論,反復試驗,對膠的配方和制膠工藝作了改進,使膠的適應性更強。”
當年12月,訂單膠合板運到了美國。2011年2月,美國公司打來電話,說這批商品的各項指標都檢驗合格。“他們還想向我們下訂單,訂制膠合板。”徐益忠說,當時這個消息讓整個公司都很振奮,感覺這么多日子的摸索得到了肯定。
還有一些措手不及的狀況出現。“在試生產階段,我們生產出來的膠會運到一些大品牌的地板生產商那里,讓他們先試用。2011年夏天,我們的產品運去一個地板商的生產基地。我是隨車過去的。晚上運到,第二天早上要取膠用的時候發(fā)現,膠發(fā)泡了,餿掉了。”劉小青說,雖然早知道這個產品是生物制劑,保質期短。但是出了這樣的狀況還是讓大家措手不及。“我們在隨后的試驗中,通過修改工藝,把膠的保質時間從24小時延長了15天,這個問題總算解決了。”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