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俊發(fā)最近在廣西南寧透露,我國物流行業(yè)運行目前仍然面臨基礎設施條件落后、社會物流粗放、體制和政策環(huán)境制約、組織管理水平不高等四大瓶頸因素制約,亟待“突圍”。
物流基礎設施“瓶頸”制約現象突出。據有關數據顯示,2004年我國需要運輸的實物量增長在20%左右,而實際完成的貨運總量只增長了10.6%,與需求增幅之間至少存在9個百分點的差距。據丁俊發(fā)介紹,港口運輸能力不足,鐵路運力偏緊,直接導致了部分產品必須通過公路、水路運輸解決,既增大了物流費用,也由于運輸批量小,速度慢,加劇了運力緊張的局面,同時產品滯壓、庫存增長的現象時有發(fā)生。
社會物流依然粗放,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。丁俊發(fā)說,我國的物流運作模式受“大而全”“小而全”思想影響,習慣于自成體系,自我服務,大量潛在的物流需求還不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。物流社會化、專業(yè)化、組織化程度低,造成物流效率低下,現有資源利用不足,社會物流依然粗放。據統計,2004年,我國貨運總量161億噸,貨物價值總額38.4萬億元,但貨運平均值僅為2384元人民幣/噸,只有美國的40%。
物流綜合協調能力薄弱,存在體制和政策環(huán)境的“軟約束”。當前,我國物流總體水平落后,既存在物流技術與裝備水平落后的“硬約束”,更有物流綜合協調能力薄弱的“軟約束”?!皞鹘y體制造成的條塊分割,地方保護、暗箱操作、行業(yè)誠信體制不健全,物流基礎工作薄弱,標準化、信息化跟不上物流發(fā)展的需要,都對現代物流發(fā)展形成了約束,”丁俊發(fā)說。物流組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。我國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與美歐日等發(fā)達國家相比,要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,總費用中57%是運輸費用開支,管理費用只占了14%,遠遠高于美國3.8%的水平。從物流費用構成的差距不難看出,我國物流最大的差距在于物流的組織管理水平,反映出我國無論社會物流專業(yè)化水平、還是社會物流組織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