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續(xù)兩年被評為省市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的依安縣,今年又高標準完成了新農村綠化和春季造林任務。截至四月末,該縣共完成新農村綠化和春季造林面積2萬畝,其中三北防護林1萬畝、新綠化面積5000畝、荒山荒地造林5000畝。
在春季林業(yè)生產中,依安縣在“早”字上做文章,超前運作,科學規(guī)劃,確保全年造林計劃的落實。早在去年7月,該縣就對今年造林重點項目和造林地塊進行科學規(guī)劃,并堅持“造林先整地,不整地不造林”的原則,在去年秋季對今年造林用地進行了大規(guī)模集中整地,一次性整地面積達10000畝。在此基礎上,他們于今年1月份對三北工程用苗實行公開招標,3月中旬對新農村綠化苗木一次性集中采購完畢,不僅節(jié)約苗木款60多萬元,而且保證了苗木質量和數量,為順利啟動造林綠化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這個縣突出重點,把造林綠化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,把“創(chuàng)綠色家園、建富裕新村”作為今年造林綠化第一項工程。他們高標準完成新農村建設綠化21個村,36個自然屯,綠化面積達5000畝,形成了以新興鄉(xiāng)東南村、中心鎮(zhèn)建設村等示范村為代表的“環(huán)屯松花銀中楊,白色路面樹四行,兩行樹間人行道,庭院果樹綠籬墻,坑塘棄地園林景,綠美香彩新農莊”的依安模式。此外,該縣還突出“三北”四期防護林體系建設和林業(yè)建設“三元”結構兩項重點,實施“綠色通道工程”。全縣綠化縣鄉(xiāng)村公路56公里、面積1800畝。這個縣還充分利用國家林業(yè)政策,促進林業(yè)生產向鞏固完善防護林、加快發(fā)展商品林、積極引導保障林的“三元結構”發(fā)展。該縣富饒鄉(xiāng)富饒村發(fā)動群眾利用房前屋后的非林地營造生活保障林400多畝,既改善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還為農民老有所養(yǎng)提供了保障。同時,該縣本著宜楊則楊、宜柳則柳的原則,突出廢棄地造林,堅持變廢為寶。中心鎮(zhèn)翻身村抓住村舍和小學新建的契機,在兩個院舍周圍廢棄地和荒地建造成一個小型公園,面積80畝,為推進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示范作用。新興鄉(xiāng)東南村利用村頭40畝荒坑和廢棄地,建造了獨具特色的“丁香園”和休閑廣場,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
依安縣還堅持做到嚴格規(guī)范、把握標準,確保了造林綠化質量。在新農村綠化樹種選擇和設計上,村屯周圍全部栽植云杉、樟子松等常綠樹種和無絮銀中楊、垂柳及花灌木,苗木直徑都在3厘米以上,按針葉、闊葉、喬灌混交方式,以此美化景觀、完善村屯防護林。在防護林建設上,他們對農田、草原農牧防護林按照500米網格,進行聯網補帶,對境內烏裕爾河、雙陽河及36條大溝綜合治理,建設起縱貫東西的兩條防風固沙屏障。在生產標準上,他們做到嚴把“四關”,既整地關、苗木關、栽植關、澆水關,栽植后統一驗收,切實提高苗木成活率。同時他們落實管護責任,每個村屯、地塊、街道,甚至每株樹木都有專人管理,確保了造林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