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樹能耐干旱、瘠薄土壤,是山區(qū)造林綠化的主要樹種。目前大面積種植豐產林廣泛選用濕加松。濕加松(pinus elliottii×p.caribaea)是濕地松與加勒比松雜交產生的后代,具有生長快、生長量大、樹干通直、材性良好、松脂產量高質量好、耐水濕等優(yōu)點,是我國南方省區(qū)極有發(fā)展?jié)摿Φ慕ㄖ?、紙漿材和脂材兩用樹種。由廣東省林科院自行選育的優(yōu)良雜種,在適宜地區(qū)種植,7年生平均樹高達8米、胸徑為14厘米,材積生長量比濕地松種子園種大150%以上,平均每畝每年材積生長達O.8立方米,增產效益明顯。
一、栽培技術
1.適宜種植地區(qū):中亞熱帶中部地區(qū)(北緯28°)以南低山、沿海地區(qū),冬季極端最低溫度為-5℃,造林地在海拔500米以下,土層厚度50厘米以上,土壤疏松、排水良好,土壤pH值介于4.5~6.O之間。
2.造林密度:根據經營目的確定栽植密度,若是培育紙漿材,造林密度為每畝110株(2米×3米或2.5米×2.5米);如果是培育用材林或脂材林,密度為每畝74株(3米×3米)或每畝55株(3米×4米)。株行距設置沿山體等高線設置種植行,種植行設置要求水平行整齊,以方便今后接續(xù)作業(yè)。
3.挖穴整地:造林前開穴整地,一般采用明穴整地,挖穴前應沿穴口的橫山方向開始實行丫雀口,然后再將穴泥挖出,穴規(guī)格為50×50×40厘米。
4.施基肥及回土:將穴上方的表土鏟起,打碎,并將雜灌樹根和石塊清理掉,然后回穴至離穴面20cm左右,待施基肥?;实酿B(yǎng)分配比為N-P2O5-K2O:4-10-3≥17%、有機質20%,每穴用量300-400克,將肥料與表土充分拌勻,然后將穴上方表土回穴至滿穴并高出穴面5cm。
5.造林時間:宜選擇春季的陰雨天,如果是利用容器苗木,夏季臺風雨造林也有較高的成活率。
6.種植、補植:種植時小心撕除苗木塑料袋,保持苗木營養(yǎng)泥土不松散,不能擠壓袋泥,以免苗木根系被折斷。在穴的正中位置開深度約10cm的種植穴,將苗木置于穴正中,,要求苗木要扶正,四周回表土壓實種植深度以高營養(yǎng)袋泥1cm為宜,種植后在植株周圍覆蓋一層松泥土,以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(fā)。種植后15—20天,要全面進行成活率檢查,發(fā)現死株或蟲害株要及時進行補種確保造林成活率最終達到95%以`上。
二、幼林撫育
造林后要對幼林進行2—3年的撫育管理,立地好的幼林郁閉早,撫育2年即可,反之則要延長撫育時間。幼林撫育主要抓好兩項措施:
(1)鏟草除雜。一般在造林的當年9—10月進行。撫育時,對歪斜受壓的幼苗予以扶正,以助幼樹干形生長。第2-3年的春、秋季各撫育1次。
?。?)每年的春季追肥一次,追肥的養(yǎng)分配比為N-P2O5-K2O:15-7-6≥28%、有機質10%,每株用量300-400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