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廣交會不斷傳來暖訊,多種商品成交量明顯高于上屆的同時,以輪胎行業(yè)為代表的化工類商品成交卻難掩“寒意”。其中,因美國輪胎特保案而備受關注的輪胎行業(yè),正試圖通過開發(fā)新興市場來扭轉頹勢。然而,就在人們迫切尋求應對方案之際,新的問題似乎也隨之而來。
化工商品寒意正濃
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提供的數據顯示,因受金融危機及國際貿易保護案件的影響,化工類商品前4日出口成交2.32億美元,比上屆同期下降5.69個百分點。同五金制成品成交9.07億美元、比上屆增長5.59%,衛(wèi)浴產品成交4.17億美元、增長13.31%,建材產品成交7.28億美元,增長7.37億美元的數字相差懸殊。
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不少化工產品的展位“門庭冷落”,有成交意向的采購商遠不及其他類產品的采購商。究其原因,五礦商會石化部主任周純指出,“低價經銷情況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、出口環(huán)節(jié)收費較高是化工產品出口降幅較大且難于成交的原因。”
五礦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,五礦化工類產品中被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的產品過多,僅化工品就有500多個10位海關碼被列入,企業(yè)經營面臨較大經營困難。僅今年上半年,國外對我國新發(fā)起的五礦化工類商品貿易救濟調查案件就達到19起,涉案金額約為58.45億美元,同比增長215.9%。
“同時,貿易量萎縮、價格大幅跳水同樣是五礦化工產品走出國門的‘阻力’。2009年1~8月五礦化工行業(yè)出口主要商品鋼材、成品油、輪胎、閥門、初級塑料、鋁及鋁材、銅及銅材、煤炭、鋼鐵制標準堅固件、原油出口額減少51.6%,平均價格減少16.4%,貿易量減少42.2%。”周純指出。
對于如何幫助相關企業(yè)走出頹勢,五礦化工商會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,如加大政府、行業(yè)協(xié)會對國外貿易保護案件的交涉力度;適度提高相關出口產品退稅率;出臺一些貿易便利化措施,降低企業(yè)經營成本;加大對出口企業(yè)信貸、保險支持力度,對開拓新興市場的企業(yè)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等。
輪胎開辟市場遭堵
周純指出,美國是我國輪胎的最大出口國,占出口總量的31%。輪胎特保案的確給國內相關汽車輪胎生產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,尤其是一些主攻美國市場的輪胎生產企業(yè),其出口降幅十分明顯。
然而,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雖然同為輪胎出口商,日子過得卻不盡相同。從成交情況看,有的相對好過,交易情況平穩(wěn),有些卻略顯饑寒。與此同時,歐美采購商的面孔并不多見,在展位前流連的多為來自中東、拉美以及非洲的采購商。
對此,周純指出,這同企業(yè)各自的出口方向及產品結構相關。產品層次較為低端、主攻新興國家市場的輪胎生產商所受沖擊相對較小。
來自文登市三峰輪胎有限公司的魏忠軒表示,其生產的汽車輪胎一直主攻歐美市場。然而,金融危機發(fā)生之后,他所在的公司損失慘重,今年二季度以來,情況剛剛有所好轉,輪胎特保案卻使其再次蒙受損失。
“轎車和輕卡在我們的產品組合中的比重并不大,因而受輪胎特保案的影響相對小些。盡管我們規(guī)避了特保產品且主要的出口對象是美國,卻仍然難以見到歐美采購商的身影。”魏忠軒告訴記者,他們也有意搭廣交會順風車,開辟中東、非洲、南美等新興國家的市場。
轉戰(zhàn)新興市場,讓質優(yōu)價廉的國營輪胎企業(yè)望見了一線生機。一度主攻歐美市場的青島某輪胎有限公司的參展商告訴記者,雖然歐美市場遭遇寒流,但他們的訂單仍不減少,“寒意”不濃。
然而,“轉移戰(zhàn)場”也是一柄雙刃劍。正在開掘中的新興市場,雖然沒有繁冗的認證環(huán)節(jié),也鮮見“準入”的關卡,其市場份額不但低于傳統(tǒng)的歐美市場,對產品價格與質量的要求也稍遜一籌。國營企業(yè)與中小企業(yè)一起大踏步開掘新興市場,前路雖然廣闊,新的問題似乎也應運而生。
“國營企業(yè)很可能在新興市場上對中小企業(yè)造成沖擊。”周純解釋道,國營企業(yè)的產品質量與層次相對高端,他們的產品一旦進駐新興市場,將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實力稍遜的中小企業(yè)。
對此,周純指出,從本屆廣交會成交的主要特點來看,品牌企業(yè)是拉動五礦化工產品成交的主力。品牌企業(yè)共成交3.6億,比上屆增長42.5%。在當前并不樂觀的形勢之下,輪胎生產企業(yè)更應該在塑造品牌,提高產品質量、進一步細分市場上做足功課,以抵御這場“寒流”。(孫楠)